2019年8月2日,“質普惠 暢金融——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在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王文剛介紹,近年來,中國銀保監會積極引導銀行業、保險業和各類新型機構結合自身定位發揮各自優勢,多元化、分層次、廣覆蓋的普惠供給金融體系初步形成。中國銀保監會將引導各銀行保險機構和新型機構回歸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為實現經濟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同時把握好打贏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關鍵時間窗口,彌補制度短板和監管短板,堅決整頓市場亂象,堅守風險底線。
2017年金融工作會議確定把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原由商務部統一管理的交由原銀監會進行統一制定規制。到2018年末,六類機構的監管體制基本確立,也就是銀保監會統一制定規則,地方金融監管管理局來實施監管。在會上王主任講到:“發揮六類機構的差異化補充作用。六類機構立足本業,回歸本源,作為金融毛細血管,推廣普惠金融服務,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化解金融風險,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通過各自獨特業務模式和渠道,直接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融資擔保公司通過擔保發揮信用增進、風險分擔和轉移的功能。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通過資產處置,盤活不良資產,提升資產使用效率!
典當行是從事以物質錢融資服務的特殊工商企業,既有類金融屬性,又有絕當品銷售、鑒定、保管等商品流通服務屬性。典當融資具有小額、短期、快捷、靈活的特點,辦理業務手續簡單,放款速度迅速,較好適應了小微企業、居民個人的短期應急融資需求,發揮了拾遺補缺的作用。一些典當行對動產即時發放當金,汽車典當最快一小時發放當金,房地產典當最快8小時發放當金。
立足創新發展,持續推動普惠金融供給側改革。王主任就優化普惠金融供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是構建錯位競爭的普惠金融供給格局,引導金融機構找準市場定位,依托市場化機制,實現對不同客戶的分層供給,完善各類金融市場服務功能,提升透明度和活力。鼓勵小貸公司支農支小、下沉重心,引導典當行轉入細分行業,強調民品特色;鼓勵融資租賃公司回歸本源,立足本業,開展直接租賃。二是進一步創新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普惠金融產品供給體系,根據各類普惠金融客戶的特點和需求,創新業務模式和營銷渠道,著眼于全生命周期和產業鏈上下游金融需求,將普惠金融服務的內涵從融資擴展到綜合金融服務,助力產業升級。
監管方面完善風險監測指標體系和分類監管機構,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主業突出、特色鮮明、風險可控的良好機構在業務范圍、地域范圍、資金來源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機構,研究市場退出和風險處置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加強風險研判,建立健全重大風險應急處置方案,及時發現并跟蹤風險變化,加大風險排查力度。
典當通大數據分析,典當通6000+用戶,2019年1-7月,典當總額1650億元,平均單筆業務金額17.36萬元,房產平均當期56天,民品平均當期27天,最短當期1天。民品業務金額約占28%,民品業務筆數約占85%,平均單筆業務金額2.44萬元。從大數據分析來看,1-7月民品業務占比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從行業走訪調研來看,原來不做民品的典當行逐漸開展了民品業務。小編認為隨著P2P、現金貸等行業的沒落,典當行要充分發揮小、短、快、靈的特點,強調民品特色,并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典當行這個持牌行業一定會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