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保監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典當行業監督管理的通知》,這是銀保監接管典當監管以來首次發布監管規則。
典當通對比新規則與現有規則,總結出8個主要差異點:
1、先照后證,證照銜接。新登記注冊的典當行,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后30日內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申請《典當經營許可證》。
2、鼓勵增資。不再對已設立的典當行增加注冊資本設置前置條件,鼓勵增加注冊資本。
3、合理確定息費。當金貸款利率按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及浮動范圍執行,利息不得預扣。綜合費用不得超過管理辦法規定的費率上限。
4、強化非現場監管。鼓勵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非現場監管。
5、明確“失聯”和“空殼”企業的標準。對“失聯”和“空殼”企業采取更嚴格的差異化監管措施,引導其主動退出行業。
6、減少年審次數,延長年審期限。每年選取1/3的企業進行年審,年審起止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
7、鼓勵出臺政策。鼓勵各地出臺風險補償、獎勵、貼息等政策,扶持典當行業發展。
8、提供融資支持。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與依法合規經營的典當行合作,為典當行提供融資服務。
通知全文如下: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文件
銀保監辦發〔2020〕38號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典當行業監督管理的通知
各。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為進一步規范典當行經營行為,加強監督管理,壓實監管責任,防范化解風險,促進典當行業規范發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做好證照銜接。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協調市場監管部門,告知辦理登記注冊的典當行需要在領取營業執照后30日內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申請《典當經營許可證》,并書面承諾在取得許可證前不從事典當業務活動。對于在規定期限內未提交申請或者申請未被批準的典當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協調市場監管部門勸導其變更名稱、業務范圍或者注銷;對拒不配合的,依法向社會公示。
(二) 審慎穩妥準入。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根據嚴格把關、明確責任、公開透明、公正廉潔原則,審慎穩妥開展《典當經營許可證》的發放、變更等工作,把好市場準入關。對新取得《典當經營許可證》的典當行,要持續跟蹤半年以上,監督是否存在抽逃注冊資本、違規違法經營等情況。
(三) 完善準入管理。支持社會信譽良好、經營管理規范、資本實力雄厚、財務狀況穩健、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的市場主體設立典當行、開展典當業務。即日起,不再對典當行增加注冊資本設置前置條件;鼓勵已設立的典當行增加注冊資本,增強抵御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四) 規范人員管理。典當行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情形:有犯罪記錄;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或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企業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負有個人責任;個人所負數額較大的債務到期未清償;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或被有關部門聯合懲戒。
(五) 優化審批服務。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在《典當經營許可證》發放、變更工作中增強服務意識,寓管于服,優化改進審批服務,提高審批效率,因地制宜實施“一窗受理",切實減輕申請人負擔。
(六) 共享許可信息。省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發放、變更、收回《典當經營許可證》的,應當在5日內將相關信息推送至典當行所在地省級公安機關。
(七) 依法合規經營。典當行開展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堅決抵制“套路貸"、“砍頭息"、非法集資、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
(八) 回歸典當本源。典當行應當回歸民品典當業務本源,逐步壓縮房地產典當業務比重,專注細分領域,提升鑒定評估能力,培育差異化、特色化競爭優勢。
(九) 改進收當服務。收當時典當行應當核對當戶的有效身份證件、查驗當物并予以登記,要求當戶提供當物來源的相關證明材料。當戶有正當理由不能提供的,應當作出書面說明,對當物的合法性作出書面承諾。
(十) 合理確定息費。典當當金利率按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及浮動范圍執行,當金利息不得預扣。典當行應當根據實際提供的服務向當戶收取綜合費用,且不得超過《典當管理辦法》規定的費率上限。鼓勵典當行改進服務,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和居民個人綜合融資成本。
(十一) 依法處置絕當。典當行應當采用協議折價或者協議拍賣、變賣的方式及時處理絕當物,并就所得價款優先受償。拍賣、變賣收入在扣除拍賣、變賣費用及當金本息后,剩余部分應當退還當戶,不足部分應當繼續向當戶追償。
(十二) 嚴守行為底線。典當行不得有下列行為:集資、吸收存款或變相吸收存款;與其他典當行拆借或變相拆借資金;超過規定限額從商業銀行貸款;對外投資;通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私募投資基金等機構或渠道融資;法律法規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禁止的其他行為。
(十三) 壓實各方責任。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對轄內典當行實施監管,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具體落實。省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可委托地市級、縣區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年審等部分監管工作。同時,建立專職監管員制度,專職監管員的人數、能力要與被監管對象數量相匹配。
(十四) 實施分類監管。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根據典當行的經營規模、服務對象、內部管理水平、信用狀況、風險狀況等,對典當行實施分類監督管理
(十五) 加強日常監管。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強對典當行的非現場監管。典當行應當按要求報送經營報告、財務報告以及年度審計報告等資料;配合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提供有關情況和文件、資料,并如實就業務活動和風險管理的重大事項作出說明。
(十六) 加大處罰力度。典當行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規定,省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采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將其違法違規和不履行公開承諾等情況記入誠信檔案并公布等監管措施,以及給予警告、罰款和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處罰措施;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查處。
(十七) 細化認定標準。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企業應當認定為 “失聯"企業:無法取得聯系;在企業登記住所實地排查無法找到;雖然可以聯系到企業工作人員,但其并不知情也不能聯系到企業實際控制人;連續3個月未按監管要求報送月報。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企業應當認定為“空殼"企業:近6個月未開展收當、續當、贖當、絕當物處置等業務;近6個月無納稅記錄或“零申報"(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免稅的除外);近6個月無社保繳納記錄。
(十八) 加強信息公示。對“失聯"或者“空殼"企業,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通過加強與市場監管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加大向社會公示力度、采取更嚴格的差異化監管措施等方式,引導其主動退出典當行業。
(十九) 減輕企業負擔。各方金融監管部門每年選取1/3的典當行進行年審,三年內實現年審全覆蓋,減輕典當行年審負擔。同時,年審期限延長6個月,起止時間為次年4月1日至9月3 0日。
(二十) 方便當票領取。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本著“安全、便民"原則,結合本地實際做好當票發放工作,方便典當行當票領取。
(二十一) 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各地出臺風險補償、獎勵、貼息等政策,扶持典當行業發展,引導典當行更好為中小微企業、居民個人提供融資服務。
(二十二) 提供融資支持。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與依法合規經營的典當行合作,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提供融資。
(二十三) 發揮協會作用。地方典當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作用,加大對典當行業的宣傳和普及力度,提升社會認知度;引導企業誠實守信、公平競爭、依法合規經營,維護行業合法權益;持續提升從業人員合規意識、內控和風險管理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公開屬性:主動公開
抄送:各。ㄗ灾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新疆生產建設兵辦公廳,各銀保監局。
內部發送 :普惠金融部、 法規部。(共印 100份)
聯系人:宋燦 聯系電話:66279671 校對:宋燦
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 2020年5月9曰印發
|